汽车电子解决方案
-
方案概述
【行业趋势与技术挑战】
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,智能化浪潮推动科技企业与造车新势力加速布局汽车电子领域。当前行业面临双重技术挑战:-
功能集成化:车载系统在驾驶舒适性、安全性、娱乐交互等方面持续升级,ECU、MCU等电子元件数量呈现指数级增长
-
可靠性要求:复杂电子系统在狭小空间内集成,叠加行驶工况中的振动与高温环境,对热管理提出更高要求
【热失效风险的经济影响】
研究表明,温度每升高10℃,电子元器件失效率将提升50%以上。不良热管理可能引发:-
关键部件加速老化(MTBF缩短30-40%)
-
NVH性能恶化(振动噪音超标风险增加)
-
质保成本攀升(售后故障率提高25%)
-
品牌信誉受损(用户满意度下降12-18%)
【海新导热材料技术】
针对新能源汽车核心热管理需求,我们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:
▌动力系统:电池组热失控防护(导热系数5-15W/m·K)
▌电控单元:ECU/MCU高效均热方案(接触热阻<0.1℃·cm²/W)
▌充电系统:OBC模块温度均衡技术(温差控制±3℃)
▌智能座舱:显示模组与运算单元定制化散热套件
▌底盘系统:线控执行机构热防护(耐温-40℃~200℃)【技术创新价值】
通过相变材料、纳米复合导热剂等前沿技术的工程化应用,实现:
√ 关键元件温升降低40-60%
√ 系统可靠性提升2.5倍(符合ISO 16750标准)
√ 整车NVH优化15dB(A)
√ 全生命周期维护成本降低30%我们将持续深化热管理技术创新,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构建更安全、更可靠的智能电子生态系统。
-
-
解决方案
OBC车载充电器 导热解决方案
车载OBC(车载充电机)作为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核心组件,其散热性能直接影响设备可靠性。大功率充放电工况下,内部功率器件(MOSFET/IGBT等)产生的高热负荷若未有效传导,将引发元器件热失效并缩短使用寿命。当前散热设计通过精密结构优化,确保发热源与壳体接触面实现低热阻界面:一方面采用导热硅脂/相变材料填充微观间隙,另一方面通过模块化封装工艺强化接触压力,使热量通过壳体快速传导至外部散热系统。该热管理方案可维持器件结温在安全阈值内,对保障电动汽车充电效率与系统稳定性具有关键作用。
OBC额定电压:220V;输出功率:18kw;散热方式:风冷
本散热方案采用海新导热凝胶(导热系数3.5W/m·K)作为核心热界面材料,其技术特性及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维度:
一、精密元件固定保护
通过凝胶材料的高粘附特性,可有效固定微型电子元件(尺寸≤2mm),形成缓冲保护层,降低运输及工作振动导致的机械损伤风险,经测试可提升元件抗冲击性能达40%。二、非规则表面热传导优化
针对变压器、功率电容等异形发热体的散热需求:-
实现0.1-5mm间隙的精准填充
-
接触热阻降低至0.03℃·cm²/W
-
界面热传导效率提升65%±5%
三、结构稳定性增强
在PCB-壳体装配体系中:-
形成连续应力缓冲层(厚度公差±0.15mm)
-
抑制热循环导致的基板变形(ΔL≤0.12mm/m)
-
工作温度范围扩展至-40℃~150℃
该导热凝胶方案通过ASTM D5470标准验证,具备V-0级阻燃特性,特别适用于5G基站、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等高可靠性要求的散热场景。材料体积电阻率>1×10¹⁴Ω·cm,完全符合IEC 60093绝缘规范要求。
同时可采用海新导热垫片,该垫片以玻璃纤维布为补强材料,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,是一款非常柔软,有优异的可压缩性的导热硅胶垫片,可与电子元器件紧密接触,具备防刺穿和防漏电功能。
使用方式:
一、精密元件固定与热传导
功能特性:专为微型电子元件设计,通过柔性填充实现双重保护
• 机械固定:缓冲外部冲击,防止运输或震动导致的元件位移损坏
• 高效散热:建立元件与外壳间的导热通道,提升整体散热效率
• 材料优势:低热阻高分子材料兼顾柔韧性与耐高温特性(工作温度范围-50℃至200℃)二、异形发热体界面优化
技术方案:解决不规则电子组件(变压器/电解电容/功率电感)的传热难题
• 几何适配:可塑性材料完美填充元器件与散热片间0.1-3mm装配间隙
• 热阻控制:界面接触热阻≤0.15℃·cm²/W,较空气间隙导热效率提升80%以上
• 长期稳定性:抗冷热冲击性能确保10,000次温度循环后仍维持>90%初始接触面积三、PCB结构强化与系统散热
工程应用:实现电路板级综合防护的创新型解决方案
• 应力分布:均匀分散电路板与金属壳体间机械应力,降低板级变形风险
• 振动防护:材料阻尼特性可衰减>15dB的20-2000Hz机械振动
• 系统散热:构建多维度散热路径,配合外壳散热设计可降低关键IC温度8-12℃本技术方案符合IPC-7095D、JESD51-14等行业标准,适用于消费电子、工业控制及汽车电子领域。通过优化界面热阻(TIM)和机械防护的协同作用,显著提升电子设备可靠性,MTBF指标可改善30%-50%。建议根据具体工况选择相变材料、导热硅脂或弹性体垫片等差异化产品方案。
-